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涡阳探索-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

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涡阳探索

2025-04-18  来源:安徽法治报

自今年3月起,一支由司法行政干警组成的“上善若水”调解工作法宣传队活跃在涡阳大地。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县23个镇(街道),将老子《道德经》的哲学智慧化为基层治理的实践密码,为当地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。全县4600余名镇村干部参与了这场浸润着文化气息的治理课,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赋能治理之旅。

涡阳县深耕老子《道德经》这一传统文化富矿,精准提炼其中“上善若水”的文化精髓,创新性推出“五步经调解法”。这一方法,是对古老“无为而治”理念的当代演绎,更是柔性治理在当下的鲜活实践。从最初“行无为”的耐心倾听、疏导情绪,到“释善意”环节引发情感共振;再从“晰法理”的理性剖析、拨云见日,到“明得失”时平衡各方利益诉求,直至最终达成“传大道”的文明启迪与升华。五个步骤层层推进,恰似春雨润物,无声且有力地消融着基层矛盾的坚冰。

“以前处理纠纷就想快点了事,现在才懂‘慢工出细活’的门道。”青疃镇学员祝传宝在参加培训后颇有感触。在他眼中,“上善若水”调解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巧用“以柔克刚”,不急着论是非,而是如水般柔和包容,将“法理情”融会贯通,唤醒人性中的“真善美”,让调解过程从简单的“止纷争”蜕变成为深层次的“种文明”。

陈大镇学员马中华的工作笔记上,密密麻麻写满了运用新调解法的实战感悟:“调解土地纠纷,先安排双方在宁静氛围里,泡上一壶茶,倾诉心声;碰上家庭矛盾,就邀请乡贤用亲切方言阐释‘上善若水’内涵……”这些源自乡土、带着烟火气的创新举措,让古老传统文化告别高悬墙壁的刻板说教,变身田间地头行之有效的治理“金钥匙”。

如今,漫步在涡阳县,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的调解箴言遍布大街小巷、乡村旮旯。这种文化浸润式的治理创新,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治理生态。当基层干部学会“以水为师”,矛盾纠纷便不再是坚冰,而化作可疏可导的活水。从“上善若水”调解法的创新实践中,看到的不仅是治理方式的转变,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样本。

下一步,涡阳县将进一步深耕“上善若水”调解法品牌,通过精心打造调解文化墙、全力培育“乡贤调解团”等多元举措,促使传统文化智慧全方位融入现代治理体系,为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汇入源源不断的涡河力量,续写基层善治新篇章。

责任编辑:孙天艺

网站地图